2012年在世界第三大島婆羅洲北方的沙巴,度假村內有海灘高爾夫球場,彷彿是人間天堂 行走在沙巴神山原始森林中的棧道 |
2011年在新疆沙漠的絲路之旅
不同的時空的長城看到歲月的痕跡,唯一不 變的是一望無際的荒漠
一個憂慮台灣經濟是否能保三的中年人,和一個在沙巴神山上等車的小女生合照
沙巴旅遊後記
2011年7月參加絲路的旅行,由烏魯木齊向東行,橫跨河西走廊直到西安,眼見之處都是荒漠,到了甘肅蘭州附近才能看到玉米田,自然資源非常貧乏,不論旅遊或在當地居住都非常辛苦。
2012年7月相同的我在台灣正值歐債危機股市低迷,報紙登今年經濟成長率可能無法保3%,眉頭不展的憂慮少子化後,未來台灣沒有經濟競爭力,有一個機會到沙巴旅遊,讓我看到生活可以有另一種態度。
沙巴在維基百科上說人口只有三百萬人,地廣人稀但是天然資源非常豐富,除了熱帶雨林遍佈全婆羅洲外,經濟作物有棕梠油及石油,觀光收入也佔大宗,當地除華人外的原住民,生活欲望不要太高的話,是很容易生存,既沒有颱風也沒有地震,熱帶雨林的沼澤有魚穫,在椰樹下的長屋海風就是天然空調,西方GDP或是每人平均所得的數字,對原住民來說似乎是遙遠的事,一個自稱來自開發國家的中年男子,在神山上與當地等車的小女生,心中煩惱的事可能不一樣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