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

親近莫扎特故鄉-薩爾斯堡的方式


薩爾斯堡以莫札特出生的故鄉聞名,也是自古以來是主教的領地,從維也納乘火車約三小時半可以到達,像大多數城市一樣,有河流貫穿城市,我們聽從旅館櫃檯的建議,延著河岸走就可以到舊城區觀光,於是展開了親近薩爾斯堡最愜意的旅程。

沿著河有行人專用的道路,不會被其他交通工具干擾

沿著何道轉彎,薩爾斯堡出現在眼前

在陽光下,走在河岸的步道上欣賞秋天的景色


如果坐遊覽車這漂亮的房子是不會入鏡頭的




一般的民宅對公共空間的美觀也很重視




照片中好像我要被保護
莫札特在黃色樓房誕生,現在是博物館與廣場,擠滿觀光客

薩爾斯堡古城堡所有的建築都以防守為目的

參觀中古世紀主教建立固若金湯的城堡,還是需要點體力







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

奧地利的鐵道之旅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旅行就是一種學習方式

旅遊前就買了一本德國與奧地利鐵道之旅,書內的插圖有紅白色的火車車廂,穿梭在阿爾卑斯山谷,心裡想這只有一張相片,火車要坐三四個小時,真的有那麼美嗎?在講德語的火車站買票,會不會有困難?經過這次經驗,發現自助旅行需要事前將旅遊地的資訊收集後,到實地與路標告示牌結合,大概沒有問題,如果有意外失誤,不也是自助旅遊的一種經驗。




奧地利的火車採開放式時間,當天到某地任何一班車都可以搭,非常便捷


兒子從小對文字的接收程度不錯,看德文也一樣,凡是標示牌路標的資訊能迅速吸收,成為本次旅遊最佳嚮導












 
 

在售票亭前研究如何買車票
 

利用車廂內的鏡子自拍一張照片
連結奧國國內中距離的快速列車
這是在梅克的小火車站

每一個城市大站都有旅客服務中心可以詢問

從火車看窗外阿爾卑斯山小村落飛馳而過

在維也納西站經過改造,現代感十足,並且將窗明几淨的咖啡廳導入車站哩,購物的區域也很完善
從維也納西站搭這種高速特快車(RJ)道匈牙利首都 布達佩斯僅需要2小時50分









2012年11月3日 星期六

維也納的咖啡文化與蛋糕

維也納在1685年的時候誕生了第一家咖啡館,比巴黎還早,咖啡是從鄂圖曼土耳其傳入維也納的,當時還創造出各式各樣的喝法,例如將熱咖啡裝在附有把手的玻璃杯李來喝,叫艾斯班拿(Einspanner)。在國外稱之為維也納咖啡的米朗琪(Melange),指的是在咖啡裡加入打發泡的牛奶,以維也納為發祥地。

咖啡放在小銀盤上,會附上一杯水

旅遊書建議的特大號炸豬排店,藏在這個小巷內
將豬排打得很扁再去油炸,實際份量沒有那麼誇張


10月下旬維也納戶外咖啡館,貼心得準備暖爐與羊毛椅



在室內的咖啡廳裝潢安靜 而悠閒,只點一杯咖啡就可以消磨半天時間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


 



 

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後記
維也納除了咖啡,主餐炸豬排與清燉牛肉外其他並無特色,奧地利全境沒有靠海沒有海產,對來自台灣的我們有些不習慣,經常到處找外帶的泰式炒麵,再買些啤酒水果,回旅館用餐。

2012年11月2日 星期五

維也納城市形影與對話

城市的印象是靠口述,畫作,照片等流傳下來,另外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與傳奇,這些都是城市居民共同擁有的重要資產,而旅行者是依靠自己生活的經驗興趣,還有最重要的機緣,建立屬於自己的城市記憶,架構屬於自己的空間地圖。
(節錄自都市形影與對話[義大利],邱茂林.郭英釗 著)
維也納著名的聖史蒂芬教堂與霍夫堡王宮觀光客太多,選一個在霍爾市場的青年風格的機關大鐘入鏡,也可以感受維也納的文化氣息


  
 維也納舊城區內有數個廣場,都有顯示王室或是宗教的權威雕像
從U1地鐵站出來,馬上看到許多觀光客與咖啡廳
穿梭在維也納舊城區的小巷內,有時一個咖啡館或是酒莊陳列館會讓人驚艷

建議地面電車是接近維也納
舊城區最佳的交通工具
  

走累了,在無名小巷的櫥窗前休息



 在維也納舊城區自由行,沒有到哈布斯堡王朝霍夫堡看皇帝的起居室,也沒有到皇家歌劇院聽古典音樂,似乎有入寶山空手而回的感覺,但是一直穿梭在舊城區的小巷內,也可以體驗到文化氣息,不要看價格欣賞櫥窗也是旅遊的樂趣